一、为什么"工艺二选一"越来越关键
- 终端尺寸被压缩:TWS耳机、智能穿戴把PCB可用面积逼到<0.5 cm³/功能块。
- 成本窗口变窄:消费类硬件BOM每年降本8%-12%,选错工艺等于直接吃掉利润。
- 可靠性要求两极化:一边要上85 ℃/85% RH的工业双85,一边要过-40 ℃冷启动的汽车级。
结论:贴片还是插件,不再是"能做就做",而是"一开始就选对"。
二、5个维度硬核对比
维度 |
SMT贴片(表面贴装) |
DIP插件(通孔插装) |
评分建议权重* |
① 组装密度 |
0.4 mm Pitch BGA/01005,单位面积可放>600元件 |
2.54 mm标准间距,密度仅为SMT的1/5 |
30% |
② 生产效率 |
高速机45 000-120 000点/小时,换线≤30 min |
手工插件300-500点/小时,自动插件机≤5 000点/小时 |
25% |
③ 单件成本(≥5 kpcs) |
设备折旧+钢网一次性投入,单点成本<0.01元 |
人工插件+波峰焊夹具,单点成本0.04-0.06元 |
20% |
④ 可靠性/维修 |
焊点抗震好,但拆焊需热风台;适合≤125 ℃ |
引脚贯穿PCB,机械强度翻倍,维修直接烙铁更换 |
15% |
⑤ 高频/高速性能 |
引脚寄生电感<0.5 nH,适合>5 Gbps信号 |
引脚电感2-10 nH,限制<500 MHz应用 |
10% |
*权重可根据产品类型自行调整:体积敏感型提高①到40%,高可靠型提高④到30%。
三、产品→工艺速查表(2025版)
应用场景 |
推荐工艺 |
理由摘要 |
智能手机、TWS耳机 |
全SMT |
轻薄化、高密度、大批量 |
工业控制板 |
SMT+DIP混合 |
大功率继电器/连接器必须DIP |
汽车ECU电源模块 |
DIP或选择性波峰焊 |
散热+抗振,寿命≥15年 |
军工、航天 |
以DIP为主 |
维修性+高可靠,可现场更换 |
研发打样<100pcs |
DIP |
免钢网,省NPI费用 |
四、2025年混合工艺"3条铁律"
- 先贴后插:回流焊→选择性波峰焊,温度曲线互不干扰。
- 钢网避开通孔:DIP区域0.3 mm内不开锡膏窗,防波峰焊连锡。
- 测试夹具二合一:ICT针床同时接触SMD测试点与DIP引脚,一次性完成,节省1台设备钱。
五、常见疑问Q&A
Q1: 全DIP能不能做小体积?
A: 理论最小 Pitch 1.27 mm,面积是SMT的4倍以上,不建议<30 mm×30 mm产品。
Q2: 用SMT焊大功率器件行不行?
A: 可以,但需加厚铜箔(≥2 OZ)+铝基板,成本上升20-30%,不如直接DIP+散热片经济。
Q3: 混合工艺会不会拉长交期?
A: 在1943科技实测:回流焊与选择焊同线体,双温度曲线一键切换,交期仅增加4小时。
六、结论:三步锁定最优工艺
- 列出TOP3产品痛点:尺寸?成本?可靠?
- 用"5维对比表"打分,≥80分即为首选工艺。
- 若出现平局,一律选SMT——2025年物料供应链90%以上优先提供贴片封装,长周期更可控。
>> 立即行动
若仍有疑问,欢迎联系1943科技NPI工程师,我们提供24 h免费工艺审核服务,一起把"选对工艺"做成产品成功的第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