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A加工良率是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。对于从事SMT贴片加工的1943科技而言,DIP插件与波峰焊工艺作为PCBA加工的重要环节,其优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。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优化策略,旨在帮助提升PCBA加工良率,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
一、DIP插件工艺的优化要点
插件前的准备:
- 元件检查:严格筛选DIP元件,确保其引脚无弯曲、氧化,元件本身无损坏。对于有极性的元件,如二极管、电解电容等,要提前确认其极性标识,避免插反。
- PCB检查:检查PCB的焊盘是否清洁、无氧化,过孔是否畅通。若焊盘存在氧化现象,可采用化学除氧化或重新喷锡等工艺进行处理。
- 插件工具准备:根据DIP元件的种类和尺寸,选择合适的插件工具,如插件夹、镊子、治具等。对于一些大型或特殊的元件,可定制专用的插件治具,以提高插件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插件过程控制:
- 手工插件技巧: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指导书的要求,将元件准确地插入对应的孔位。插入时,要确保元件引脚垂直于PCB表面,插入深度适中,一般以元件引脚露出PCB背面1-2mm为宜。对于多引脚的元件,如(IC)等,要注意引脚的共面性,避免虚焊或短路。
- 自动化插件设备参数设置:如果是使用自动化插件机,需根据元件的尺寸、形状和重量等参数,精确设置插件机的插件速度、压力和深度等参数。同时,要定期对插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,确保其插件精度和稳定性。

二、波峰焊工艺的优化要点
波峰焊前的准备:
- 预热环节:预热的目的是去除PCB和元件上的水分,防止焊接时产生气泡,同时使PCB和元件逐渐升温,减少热冲击。预热温度一般设置在100-150℃,根据PCB的材质和尺寸以及元件的特性,可适当调整预热时间和温度曲线。
- 助焊剂喷涂:选择适合的助焊剂,并采用合适的喷涂方式,如发泡喷涂或喷雾喷涂,使助焊剂均匀地覆盖在PCB的焊接面上。助焊剂的用量要适中,过多会导致焊接后残留物过多,过少则会影响焊接质量。同时,要注意助焊剂的活性和保存条件,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。
波峰焊过程参数控制:
- 波峰焊温度设置:波峰焊锡槽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0-270℃,对于无铅工艺,温度可能需要适当提高。焊接时间则根据PCB的尺寸和元件的密度等因素确定,一般在2-4秒之间。要确保焊锡能够充分润湿元件引脚和焊盘,同时避免过热导致元件损坏或PCB变形。
- 波峰高度调整:波峰高度应根据元件引脚的长度和焊盘的尺寸进行调整,一般建议波峰高度超过元件引脚1-2mm。这样可以保证焊锡能够充分包裹引脚,形成良好的焊点。如果波峰高度过高,可能会导致焊锡爬到元件本体,引起短路;而波峰高度过低,则可能导致焊点不饱满。
- 传送带速度调节:传送带速度影响焊接时间,速度过快,焊锡没有足够的时间润湿引脚和焊盘;速度过慢,元件可能会被高温烤坏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,通过实验和测试,确定最佳的传送带速度。

三、焊接后检测与质量控制
- AOI检测:利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(AOI)对焊接后的PCBA进行检测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发现焊点存在的问题,如虚焊、桥连、焊点形状不良等。根据AOI检测结果,及时对不良品进行返修,同时分析产生不良的原因,反馈到生产工艺中,进行优化和改进。
- X-Ray检测:对于一些隐藏焊点,如BGA、CSP等封装形式的元件,X-Ray检测是必不可少的。通过X-Ray射线穿透元件,检测焊点内部的质量状况,如空洞率、连锡、虚焊等。根据IPC-A-610标准,确保DIP焊点的引脚填充率≥75%,润湿角≤90°。
- 人工目视检查与功能测试:除了自动检测设备外,人工目视检查也不可或缺。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可以通过目视观察焊点的外观、颜色、形状等特征,快速判断焊接质量。同时,对PCBA进行功能测试,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,检测电路板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,如电压、电流、信号传输等,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

四、持续改进与人员培训
- 数据收集与分析:建立完善的生产数据收集系统,对DIP插件和波峰焊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参数、检测结果和不良品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。通过数据分析,找出影响良率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问题,为工艺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。
-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:定期组织操作人员、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进行培训,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。针对新设备、新工艺和技术的发展,及时开展相关培训课程,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,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。
通过以上对DIP插件与波峰焊工艺的优化策略的实施,可以有效提升PCBA加工的良率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1943科技始终致力于不断探索和创新,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,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PCBA加工服务,助力客户的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顺利进行,共同推动电子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。





2024-04-26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