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要关注陶瓷基板?
在功率器件、射频模组、LED 封装、汽车电子乃至航天级电路中,传统 FR-4 的导热系数(0.3~0.4 W/m·K)已无法满足散热与可靠性要求。陶瓷基板以 Al₂O₃、AlN、Si₃N₄ 等为核心材料,其导热系数可从 24 W/m·K 一路提升到 180 W/m·K 以上,同时兼具低热膨胀系数(CTE 4~8 ppm/℃)与高绝缘强度(>15 kV/mm),成为高功率密度、高频、高可靠性场景的首选。
二、常见陶瓷基板类型与特性
-
氧化铝(Al₂O₃,96% 或 99.6%)
-
性价比高,导热 24~30 W/m·K
-
机械强度与化学稳定性好,适合 LED、功率模块
-
-
氮化铝(AlN)
-
导热 170~180 W/m·K,CTE 4.5 ppm/℃
-
高绝缘、无毒,适合射频、激光、汽车功率器件
-
-
氮化硅(Si₃N₄)
-
导热 80~90 W/m·K,断裂韧性高(>6 MPa·m½)
-
在冷热循环、振动冲击场景优势明显
-
-
低温共烧陶瓷(LTCC)
-
多层布线、内埋无源器件,适合毫米波、射频前端
-
-
高温共烧陶瓷(HTCC)
-
与钨/钼浆共烧,耐高温 >800 ℃,适用航空、石油勘探
-
三、陶瓷基板在 SMT 产线的关键工艺要点
-
焊盘金属化
DPC(直接镀铜)与 DBC(直接覆铜)是主流。DPC 通过磁控溅射 Ti/Cu 种子层再电镀加厚,线宽/间距可做到 50 µm;DBC 通过 1065 ℃ 共晶键合,铜厚 100~300 µm,承载电流大,但解析度低。 -
锡膏选型
陶瓷导热快,建议选用 Sn96.5/Ag3/Cu0.5 无铅高温锡膏,熔点 217 ℃;对 LED 共晶焊可改用 Au80/Sn20,熔点 280 ℃,空洞率 <3%。 -
回流曲线
因陶瓷热容量高,需延长预热区(150~180 ℃,90~120 s);峰值温度可比 FR-4 高 5~10 ℃,但须控制 ΔT<5 ℃,防止局部热应力导致微裂。 -
贴装压力
陶瓷脆性大,贴片头 Z 轴压力应下调 20~30%,推荐 0.5~1 N;使用软质吸嘴或带缓冲机构的吸嘴。 -
翘曲控制
陶瓷基板厚度通常 0.25~1 mm,翘曲度 <0.3%;回流后若出现拱形,可在冷却区增加分段降温(180→150→120 ℃,每段 30 s)以释放应力。 -
AOI/AXI 检测
陶瓷表面反光率高,需调整 AOI 光源角度(RGB 低角度 15°)并降低曝光值;X-Ray 检测空洞时,功率设定比 FR-4 低 10%,防止过度穿透。
四、可靠性验证与失效模式
-
热冲击:-55 ℃↔150 ℃,1000 cycles,观察 Cu 层是否起泡、裂纹。
-
功率循环:器件结温 ΔTj=100 ℃,>20 k cycles,监控焊点电阻变化 <20%。
-
剪切力:芯片或铜箔推拉力 ≥50 N/mm²。
-
失效模式:陶瓷断裂(过压/翘曲)、Cu 层剥离(金属化缺陷)、空洞(锡膏或回流参数不当)。
五、面向未来的设计趋势
-
异构集成:陶瓷+FR-4 混压板,用阶梯槽或嵌铜块解决局部散热。
-
厚铜/薄铜复合:外层 300 µm DBC 载流,内层 35 µm DPC 走信号,兼顾功率与高密度。
-
3D 陶瓷封装:通过激光活化金属化(LAM)在曲面陶瓷上布线,实现气密封装。
-
绿色制造:无氰电镀、无铅低银锡膏、氮气回流减少氧化渣。
结语
陶瓷基板并非“高端小众”,而是功率、射频、高可靠应用的“必需品”。SMT贴片加工厂只有深入理解材料机理、工艺窗口与失效模型,才能在大功率 LED、车规 SiC/GaN、毫米波雷达等赛道中抢占先机。1943科技将持续投入陶瓷基板制程研究,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冷、更稳、更可靠的电子产品。